耗时两年!成都12岁少年“还原”《清明上河图》
(资料图片)
历时两年!近日,成都师范银都小学一位六年级学生终于完成了他的临摹“巨作”——一幅长约6米、宽25厘米的《清明上河图》在他手中“诞生”。
《清明上河图》原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该画描绘了北宋京城汴梁繁华热闹的景象及汴河两岸优美的自然风光,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于国宝级文物。画中细节丰富,人物众多,临摹难度极高。
12岁的程子通从小就喜爱绘画,利用课余时间,仅用最简单的签字笔和素描纸,历时两年临摹了这幅“鸿篇巨制”。谈及为什么要临摹《清明上河图》,程子通说之前在电视上看到了一部关于故宫的纪录片,被里面的《清明上河图》所吸引,就决心要描绘这样的繁荣景象。
程子通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临摹这幅作品,中间几经波折、几易其稿。“有一次我画到一半的时候,发现画越来越歪,马上就要歪出纸外面了,只能重新开始画;还有一次画的时候纸非常大,比例不协调,后面选择了一张厚度、尺寸和原版接近的纸张,每天放学回家画一点点,坚持画到现在。”程子通说,在临摹的过程中其实有很多不懂的地方,通过搜索历史了解其中的文化,还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小细节和小故事。
《清明上河图》线条密集复杂,细节丰富,要绘制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和各类景物,临摹时需要极大的专注力和耐力。“一开始以为他闹着玩儿的,后面发现在不知不觉间他已经画了很长的一段画面,有时候下班回家就发现他自己趴在地上画,特别投入。完成那一天,他拿出来给我们看,全家都惊呆了。因为我们也不太懂绘画,我们只是鼓励他,给他充分的发展空间。”程子通爸爸妈妈介绍。
在程子通的美术指导老师刘丁瑞看来,这是一件“庞大的精细活”。“在喧闹的环境下,能够静下心来花两年的时间完成这样的作品,这种精神本身就很可贵,从技法上看,对于一名小学生来说,已经是比较成熟的运用,也是靠平时的积累。” 刘丁瑞说,这不仅是对传世名画的复刻,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一支签字笔,一卷素描纸,孩子用最简单的方式勾勒出最美的作品, “接下来我还会画,从临摹转换到创作,想为一些科幻作文配上插图。”程子通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