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新闻性 增强感染力——关于新闻图片如何更好服务质量领域宣传的思考

来源: 中国质量报 2023-06-28 14:31:56

凸显新闻性 增强感染力

——关于新闻图片如何更好服务质量领域宣传的思考


(资料图片)

□ 王 嘉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对新闻图片的阐释是:“以图片的直观形象和简要文字说明结合起来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一种新闻宣传形式。”这也充分表明,“新闻”与“信息”是新闻图片的“内核”,如果没有“新闻”含量,那也就称不上是一张合格的新闻图片。新闻摄影的本质与消息、通讯一样,其从内容到技术,都必须遵循新闻宣传的基本要求,尽可能保证时效性、真实性、准确性。

笔者作为一名质量领域行业媒体的新闻记者,在新闻摄影实践中感受到,相较于社会性综合类新闻,质量领域突发类新闻题材相对较少,工作类常态化内容居多;新闻事件场景相对固定,画面冲击力不好体现。但与此同时,摄影记者依托在质量领域的深度联系,有机会搜寻到其他媒体无法获知或触及的“独家素材”,以及对于拍摄对象(工作)了解程度更深,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拍摄场景的各种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让画面内涵更为丰富。可以说,专业化特色,给本领域新闻记者提供了其他媒体难以获得的便利条件。

如何用镜头去发现、记录下质量工作的历史进程,传播弘扬市场监管人的责任和担当,为质量领域宣传、展示和历史文献研究提供资料性依据?笔者拟结合个人观察,就新闻图片如何更好服务于质量领域宣传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是确保真实、突出时效,凸显新闻图片的新闻性。

新闻摄影的本质是新闻宣传。一张好的新闻图片,新闻性是摆在第一位的。而新闻性可以从真实性和时效性两个维度来考量。

首先是新闻图片的真实性。笔者认为,新闻摄影应满足4个真实性标准——真有其人、真有其事、现场拍摄、抓住瞬间。真有其人是指,拍摄对象确实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真有其事,是指拍摄事件为真实发生而非虚构或部分虚构;现场拍摄,是指在事件真实发生的地点进行拍摄;抓住瞬间,是指拍摄者记录当下事件发生的精彩瞬间。

有的行业媒体刊登的新闻图片,常用场景存在较大的重复性,如果不看图片说明,几乎无法从图片本身获得个性化信息(如地域特色、当事人状态等)。对照上述4个真实性标准,人、事、现场,都是真实的,但没有记录真实的瞬间。这样的图片粗看,画面清晰、构图工整、画面语言交代明确,但缺乏真实场景的细节,画面中的人物脸谱化,没有真实的动作和鲜活的表情。不能体现工作人员的履职担当,也起不到宣传应有的效果。

其次是新闻图片的时效性。笔者认为,新闻摄影应满足两个时效性标准——即时性和及时性。即时性是指从事件发生到拍摄之间的时间差,时间差越小,即时性越强;及时性是指拍摄的内容与时机之间的关联度,关联度越高,及时性越强。

业内有一种说法,行业媒体在新闻宣传即时性上存在着天然的“短板”,行业媒体的新闻摄影自然也“慢半拍”。针对突发事件,可能行业媒体受信息、设备、人员等限制,确实处于弱势。但是对于非突发类事件,行业媒体完全可以依靠对行业的深度了解和对相关信息的充分占有,而抢到“第一落点”,拍到“第一张照片”。比如,中国铁道报在铁路建设的新闻摄影上,中国石油报在油田开采的新闻摄影上,都有充分凸显即时性的优秀新闻图片,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和肯定。

如果说即时性考验的是新闻摄影的“速度”,那么,及时性考验的是新闻摄影的“眼光”。能够选择在最恰当的时候去拍摄,背后需要对拍摄对象、拍摄场景、拍摄意图有充分的了解。对于行业媒体来说,完全可以依托专业性来强化新闻摄影的及时性。比如,同样是拍农产品质量检测,生产旺季和淡季拍出来的画面和传递的信息是截然不同的。再比如,同样是拍摄儿童用品质量科普,平时和六一、开学季相比,显然后者的宣传效果会更好。

二是精心策划、转换视角,增加新闻图片的感染力。

摄影界,把好照片称为“大片”。“大片”之“大”,可以是大场景带来的震撼,也可以是大事件带来的冲击,还可以是大格局带来的激荡,抑或是大情怀带来的感动。这些图片给人们视觉、心灵、情感造成的影响,统称为感染力。感染力,是评估新闻图片传播效果和宣传效果的关键指标。

新闻性是感染力的基础,没有真实性和时效性,感染力也就失去了根基;感染力是新闻性的延伸和拓展,没有感染力,新闻性的传播力就不强,只有两者共同作用,才能更好地实现宣传意图。

质量是抽象的,拍摄大场景、大事件可遇不可求,而大格局、大情感则完全可以通过拍摄者的常年积累和策划巧思而获得,可以成为行业媒体新闻摄影提升感染力的主攻方向。

大格局,就是要把拍摄工作与总体形势、社会心理、民众关切等结合起来,让图片背后的内涵和画面之外的间接信息更丰富。要通过选题策划,挖掘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拍摄题材,凸显正向价值引领,切实增强新闻图片的传播力。比如,同样是拍摄企业的生产研发场景,如果能结合国家大力弘扬的“质量第一”价值观和工匠精神,用镜头语言去讲述技术人员精益求精的质量故事,既见高度又接地气,这样的新闻图片将成为全社会重视质量、弘扬工匠精神的宣传载体,传播力和影响力都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大情怀,就是要把拍摄工作和主流价值观、人文情怀、民生视角等结合起来,让读者和受众与图片蕴含的丰富情感产生共鸣。近年来,情感信息成为“爆款”新闻宣传的关键元素。在新媒体时代,大量的接地气、动人心的“暖报道”“暖视频”,让读者和用户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同时,也与新闻当事人产生情感上的交融,大大增加了新闻宣传的互动性,也提升了新闻宣传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比如,同样是拍摄食品安全,拍摄对象是以监管人员为主,还是以食品生产者为主,背后其实就是对于新闻摄影情感元素的判断。选择监管人员固然无错,也能反映工作,但是用食品生产者的视角去宣传食品安全,尤其是以普通食品小作坊主的视角去反映“尚德守法,用良心做食品”这样的理念,显然更能打动读者。笔者认为,即便是反映监管人员的工作,也应该尝试跳出“大檐帽+制服”的常规模式,可以用“普通人+不普通的工作”的拍摄方式去展现。比如,拍摄“监管者的一天”,突出反差,相信这样的新闻图片更能吸引读者,也能更好地树立监管为民形象。

以上就是笔者对于新闻图片如何更好服务于质量领域宣传的一些粗浅的思考。新闻记录历史。能够用镜头和画面记录下质量领域的变迁和精彩瞬间,也是笔者作为行业媒体摄影记者的使命和光荣。

(作者单位:中国质量报刊社)

《中国质量报》

关键词:

你可能会喜欢: